【筆記】什麼叫做「臺灣市場太小了?」


每每討論華文輕小說,就會看見動漫迷說,台灣的市場太小了。

特別當國產遊戲上市、華文輕小說大賞結果出爐、台灣人作品在國外連載時,情報網站下面最常看見的,是「為什麼台灣的這些產業都搞不出名堂」的質問。連同過去曾經在著名 BBS 上受到關注的「被某出版社害死」事件,以及「得到出版社大賞後的一些心得 」事件,往往當網友們開始為問題尋覓解決之道,他們慢慢導向同樣的結論:台灣的市場太小了,扶不起這些產業。

「華文輕小說」是個年輕的詞彙。但這是輕小說、漫畫限定的問題嗎?擴大範圍似乎也能一眼瞥見市場的窘境——國產作品必須與來勢洶洶的國際大作競爭一塊戲稱「鬼島」的餅。當餅已經夠小,分一分就沒有多少了。

因為市場小,以輕小說而言,出版社就沒有道理耕耘華文輕小說了。談到傷心處,隔著螢幕也能感受到網友們的無能為力。

可這道理最奇怪的部分卻是,儘管許多人認為「台灣的市場太小了」,外國創作者們仍對台灣趨之若鶩 。近年來不僅動畫搶著在台灣零時差同步播映,甚至好萊塢電影都開始在台灣首映。即便回到輕小說的圈圈,接洽外國作品的代理商們也挾著外國作品的人氣積極在台灣辦了許多簽書會、握手會,屢屢展現相關產業在台灣擁有的驚人商機。

是否唯有外國作品才能撼動消費者呢?似乎也並非如此。遙想台灣當初曾經有過『仙劍奇俠傳』、《1/2王子》等風靡一時的遊戲、小說,亦都曾改編為漫畫。網路遊戲與網路小說最興盛的時代,台灣的遊戲和小說一度從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國人作家御我、護玄等依舊是榜上常客。

當外國作品還可能在此時的台灣擠出江山,不禁令人懷疑「台灣市場太小了」所指的,會不會並非「看輕小說的人群太小」,只是「台灣留給國產作品的市場相對於外國作品太小了」的縮寫?還是說,「台灣」這概念本身「野心太小了」?

放眼今日,即使國產作品有過輝煌,相比於過去、相對於外國作品,它確實「縮小了」。

外國作品為了搶食台灣與其他國家的天地,不斷衝擊他人的思想,改變他人的口味,試圖將自己的立足之地挖得再大一點。有些出版社便安於代理,基於「市場太小」,眼睜睜看著市場「繼續縮小」,委身於後來挖出來的,似乎頗為矛盾。『仙劍奇俠傳』、《1/2王子》 ……又有哪個不是率先在市場上劈出一條血路,據地盤為己有呢?

或許今天華文輕小說的「市場小」不是個「困境」而是個「機會」。正如賈伯斯不是著眼於當時的手機,而是看見了未來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也需要發掘並維持。與其數著看得見的人頭,淨撈趨勢帶起的油水,不如靠醞釀內容去馴服並眷養更多的讀者,會否是比較正確有效的策略呢。

所謂耕耘,首先要拓墾田地、播種、栽培、灌溉,長久始有芽苗。出版不僅是出版品的守門人,何嘗不也是文化的推動者。

當外國作品的稀奇不再稀奇,話題不再保證銷量,能撈起油水的來來去去只是那幾套,去哪裡確保優質內容?又去哪裡確保優質讀者呢?太多的話題作品四處氾濫之時,別說華文輕小說,唯怕台灣出版只有數據上的暢銷書,卻萎縮了開墾的創作精神,更萎縮了細膩品嘗作品的精神。


※本文投稿並首刊於 Readmoo 閱讀最前線
【讀者舉手】什麼叫做「臺灣市場太小了?」



留言

  1. 台灣市場還小嗎...世界上可沒有多少國家有到2000萬人的。

    與其說是小不如說是外來的東西太多了。

    加上商人只想賺錢不想發展的手段導致現在的苦果。

    不願意培養自家人的水準,一昧的只想要引進外國的事物。

    事實上並不是沒有市場而是那些有錢人不願意提供市場。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仰賴有錢人也是很奇怪的想法…
      有錢人雖然錢多,但最誇張也只會變成一樣東西買100份。

      之所以要出版社養內容不是因為台灣人需要看這種東西,
      而是對台灣最好的是手握能推銷給世界七十億人的東西,
      不是滿足於賺自己人的兩千萬。是這個意思。

      你想賺的有錢人也只是自己人的一部分。

      刪除

張貼留言

【安心提醒】
 如留言卻未顯示,請安心靜候。有時會被收納為垃圾留言。
 亦可透過連絡表單留言/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