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台灣、日本,聲優薪資制度差

  今天和人談到了日本聲優的薪水。

  在台灣,無論聲優在一集當中配多少個角色、擁有多少台詞,拿到的薪水都依照作品性質比照辦理,是一樣的。確實,這樣的情況拿到日本去也是相同。

  日本聲優在一集當中無論配多少角色、擁有多少台詞,薪資相同。他們計算工作的單位是「一本」,以「腳本本數」來計算,也就等同於「一集」。

  然而和台灣聲優不同的是,接一本所得的薪資,根據聲優等級,會有所不同。

  --沒錯,日本聲優是有分級制度的。

  依據聲優的實力、年資等條件來評鑑,加盟日俳連的相關企業、事務所等,日本聲優分級每年四月都會更新、改變。等級越上去,薪資就會呈某一級數往上增加。毫無經驗之新人等級自是最廉價不說,但等級高這種事也不是隨便說說就好。試想如果你的實力和等級不連貫,誰都會想找比你便宜的。

  就等級制而言,等級高當然也有等級高的好處。最明顯的就是薪資的保障,不會有了實力 = 多了工作,卻相對地少了報酬。等級高對於客戶來說也是實力的保證,不至於花了錢請不到好聲優,同時也可能有花錢買名氣的功用。譬如大谷育江,資歷多麼深?可是,皮卡丘永遠只能由她來擔任。

  然而這是否代表,誰都願意出大錢請高級聲優嗎?不會。所以,配角只願意花低薪請新人聲優,以及,主角只願意出高薪請特定偶像型聲優,是日本聲優業界的一個現象。新人聲優薪資低,然而升上去會否可能變成沒人要。於是大多數(在你目之所及表面下的)聲優只能在低級徘徊或者沒有工作。

  但這是否意味著新人一定得花很多時間才能夠出頭?當然是不一定。短時間內等級飆升、或者不受等級所束願意直接高薪聘請,如此爆紅的聲優縱然人數很少,但絕不是沒有。抓住成為種人的機會,正是每位新人聲優的課題。

  近代動畫慢慢開始有反例。試音偏向真試音。非常樂意聘請新人。有時動畫實力擺在那邊,有本錢用動畫捧紅聲優,無須靠聲優來行銷動畫。

  過去日本聲優界曾經有過抗爭。正是出於新人基本薪資實在太低的關係。由此可見即使是日本聲優,作為最基層的菜鳥、等級始終沒有上去的人,若毫無曝光率可言,也不過餬口而已。

  除了為動畫、戲劇配音,聲優們自然也積極接洽其他的工作。像這樣要自己安排各種工作的情況,池澤香菜便說過:「這真的是很自由的行業……自由業?」

  由於日本聲優人數實在太過飽和,以上現象又引發了偶像化的風潮。儘管新人薪資低,導致許多事務所寧願將自家聲優歸類新人等級。可惜這不是在說只要維持低等就好。新人們必須極力爭取主角、名氣,才有可能在一大群新人潮中得到更多演出的機會,否則哪可能輪得到你?

  更多演出 = 更多名氣 = 升等機會。於是唱歌的唱歌、組團的組團、拍寫真的拍寫真……變成現在這樣。然而聲優們就因此賺得比較多嗎?還是很難說。因為同樣擁有名氣的人也都一起變多了啊。同時還要負擔事務所經紀費。

  日本聲優看似收攬了人心,擁有演員般的程序,大部分的聲優並沒有過得比較好。現在確實是個聲優人力過於膨脹,素質漸漸低落,行銷手段崛起的時代。為曝光,搶當聲優的美少女偶像;為噱頭,年紀輕輕便採用。不良的變化數不勝數。

  崇拜日本聲音的時候,別忘記張開耳朵聆聽作為聲優的實力究竟如何。別以為阿澄佳奈只不過是靠胸部大,就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拿賞。

  所以澤城女王根本清流。

  --不過這是日本的現象。日本起碼有個堅持,那是為了維持作品的完整性,絕大多數會採用一角一聲優。許多人以為這是絕對的,事實上不是如此。他只是一種考量策略而已。『數碼寶貝 02』的伊織跟他自己的數碼寶貝穿山獸,就是同一位日本聲優。

  台灣的狀況或許正好相反。在沒有等級制約束的情況下,如果能用相同的價錢一口氣買到不同的聲音,那不是很划算?實力越好的聲優工作越重,負擔許多角色,但單位薪資(通告費)沒有變多。另一邊,新人入行門檻亦由於高實力等同於曝光率但不全然等同於,也會受到擠壓。

  你在電視上聽到的事情,其實不是因為台灣聲優不夠好,而是出於太厲害--他們辦得到那些日本聲優不會遇見的要求,在短時間、低預算、少人力的情況下完成工作。這樣,何必還要花多一點錢跟時間呢?

  --會。客戶偶爾還是會多花點錢請人。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客戶是迪士尼啊、夢工廠啊,然後要請的又是胡瓜啊、黃子佼啊……啊看電視的沒人權喔?(╬゚д゚)

  現在倒不是說台灣要去模仿日本云云。只是即使不學日本,台灣的配音情況能不能好起來(雖然現在是比以前好許多了),收服觀眾的心,又不至於淪落成日本的偶像風潮,我很在意。


  更詳細的參考資料:Wikipedia(声優)GoGo!声優学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