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尖端浮文字第三屆銀賞《鴉之聲》IROYI.h


  鴉之聲──烏鴉的鳴叫聲,每一個「塗鴉使」或多或少都可以在心裡感應到這股聲音,因為那代表著他們有著一顆躁動且充滿力量的夢想之心。

  詹立樹,一個不擅長畫畫的高中生,腦海中時常浮現烏鴉飛舞的場景以及烏鴉吵雜的鳴叫聲,最近這畫面越來越明顯。有一天,阿樹意外的被一幅牆上的塗鴉所吸引,因而捲入了一場塗鴉使之間的戰鬥,也使得他認識了同校的神秘少女──藍香莉。

  之後,阿樹受到一位身分不明的塗鴉使攻擊,由於對方突如其來地襲擊,甚至使得趕來搭救的香莉一起陷入危險,但就在此時,阿樹真正覺醒成為一位塗鴉使,並且召喚出了屬於他的塗鴉使魔──鴉……



(眼神死)

看完《鴉之聲》,終於能夠理解今年尖端書評銳減的原因了。然此同時,卻也更加搞不懂,尖端辦輕小說大賞除了花錢以外,到底還想要做什麼。這本書,真的別說得獎,光是能以尖端之名出版都令人感到驚訝。不禁懷疑尖端還想不想要自己的招牌。



整本《鴉之聲》,若要貼切而且老實地說,就是本《超級新手小說寫作問題集--瞄準得獎篇》。換句話說,雖有獨特的構想跟背景,但沒有足夠的寫作實力可以支撐,導致問題一大堆,無從下手糾正。《活死騎士》也有類似問題。然而《活死騎士》劇情單純得多,狀況也就輕微得多。

《鴉之聲》的素材其實不錯,相信有很多人是看中這一點才下的手。將日常中可見的「塗鴉」與「創作慾望」用新奇的方式具現化,重新包裝成潛力無窮的能力戰鬥。即便不弄得像《魔法少年賈修》或《植樹的法則》般,有嚴謹的規制可以動腦,寫得順也是很暢快的。而且,作者的野心非常大,在這本書的故事中做了很多豐富故事深度的嘗試,只可惜使用素材的手法太過拙劣了。

使用手法拙劣,就無法完整發揮素材的潛能了。於是乎,我們就看到《鴉之聲》裡面的設定與伏筆既相互關聯,又不可思議地充斥不和諧感,一個一個彷彿做工甚差的拼圖碎片,明明相互嵌合卻無法完美密合,拚出來的圖像顯得扭曲至極。

那麼到底是哪裡拙劣呢?這個問題我邊看邊想,看完也想了很久。《鴉之聲》的問題之繁雜,既能從編劇上切入,能從視點上切入,也能單純從文字好壞切入。一一講下來,有本錢變成好幾篇文章討論的地方不少。說穿了,幾乎什麼角度都是問題。

我個人...其實很希望從根本上找出作品的問題,幫忙進行哪怕最渺茫的改善(當然也可能是說說好聽的),所以不打算單單點名缺陷。在所有問題之中,我認為《鴉之聲》有一個最關鍵的核心問題(也有可能不是,但反正我就是想到了),那就是:


作者並不清楚自己應該寫的是「小說」。


更精確點說,作者所以為的小說,不完全是被稱為「小說」的文體,而是類小說的文體。這有很多原因。諸如,作者不常或從未寫過小說、不常寫文學性文章、小說作品看得很少等等。《鴉之聲》的結構有邏輯,但是故事毫不自然。

--說到這裡,肯定會有人認為,這項指控太嚴重了,而且聽起來充滿弔詭。在這個《魔王勇者》是暢銷小說的時代,哪裡還有文體不能被稱為是小說的?哪裡還有不清楚自己寫的是不是小說這回事?

我一向認為小說這種文體,真正重要不是創意,不是劇情,不是文字,而是這三者融合後能夠對於讀者產生的「故事行進過程」、「閱讀體驗」。這是很整體的,沒有一方會特別有效。這好比舞台劇本,單看劇本記載的燈光、位置、台詞不會有什麼,實際演出的震撼度才是劇本真正應該呈現的精華。所以劇本會改編成小說,小說會改編成劇本。畢竟兩者是如此相像。

所以對小說來說,文字雖是組成故事完整度所需的元素,但用來詮釋所有事情的,不是文字,是故事整體本身。換個說法,就是讀者壓根兒不想看你寫明白、寫仔細,他們只想享受故事,從故事以及體驗中自行尋找答案,或各種情感上的刺激。

也即是閱讀不同題材、寫法、思想最有趣新鮮的地方。

在文學,特別是小說中,文字的作用是用來製造意識的。譬如,假如主角很在意線索A,線索A就不會是被提起,而會透過行動、反應、思考被形象地凸顯出來。每一次製造,關於故事的意識都會堆積起來。我在《七重夜》的書評裡有稍微說明了自己的看法。這種累積,就像從小學開始算數學,累積各種技巧後慢慢可以靠自己的經驗解決更艱困的題目。而這不是光靠老師教就有效,一定要自己動手。

偏偏《鴉之聲》不是這樣的作品。這本小說,它的文字並不是在帶入故事,它做到的僅僅只是「串聯情節」,「提起一個故事」,單純把各種事情一一照順序告訴你。它是一篇「寫出情節的文章」。

有人會懷疑,這真的有關係嗎?--結果精彩的話,當然沒關係。可是在這本書上,很明顯可以看出這是個大問題。一開始我非常忍耐,看了半本才終於覺悟,真的沒辦法幫忙說話。


一個簡單的例子可以說明《鴉之聲》的處境:遊戲v.s遊戲攻略書。


試著想像你在玩『神奇寶貝』的情境。想像小小的主角Red在城鎮中奔跑,遇見了Green,兩人於是來場對戰,對方的噴火龍是52等.......再試著想像你正在閱讀『神奇寶貝』的攻略書。你在遊戲裡碰到的事,甚至於遊戲的劇情,攻略書基本上都會毫不猶豫地詳細告訴你。

但是很奇妙地,我們通常無法藉由攻略書的描述,真正體會到遊戲帶來的樂趣。頂多就是覺得劇情設計不錯、耐玩度很高......不然攻略書早就被當成輕小說賣了。我自己在玩『Ever17』前,也是到處去挖攻略、劇透,想說知道劇情就夠了。結果因緣際會下找到時間玩起遊戲後,一整個驚為天人......

小說並不是構思完後,把情節連起來,交代過去就有形體的東西。小說是有其本身的過程,並會藉由過程而變化的東西。這就叫戲劇性。

像攻略書那樣,只在必要時點出遊戲A部分的重點,只在必要時交代必要事項,只在必要時提醒讀者這裡有線索,只詳盡給你敵人行動次序。「因為這樣,所以那樣,接著這樣,然後那樣」--這很無聊。很刻意。缺乏透過冒險抓皮卡丘的感動。

《鴉之聲》正是這樣寫成的作品。基本上就是把構想好的情節,以類小說的方式排列寫出。一件事發生後再一件事,本書頻繁使用了許多連詞、介詞等來串聯「事情」,累贅的用詞多到叫人煩躁,敘述的事情卻不見比較生動刺激,成象草率粗糙,節奏敷衍,整體的閱讀感低落。

當然也不完全是文字的錯,被串聯的情節也有關聯。《鴉之聲》的資訊量不算少。作者相當渴望在一本書內表現出所有角色的背景、心境、回憶、掙扎,刻畫作品的深度,此外也包含設定跟細緻的戰鬥場面。加上劇情,《鴉之聲》經過處理的話,做一季12集的動畫不是問題。然而這麼多資訊,卻是靠「寫出來」這個動作被點出,脆弱地連接。

這就像是攻略書在C地點跟你說,「剛好,我們在前面有取得能製作寶貝球的樹果,可以拿來給這位大師加工。」不講你還沒印象。

寫A是「為了合理給出」B,而不是因為寫了A「才不得不帶出」B。

純粹只是為作品做好想要的安排罷。寫作時,就不再思考作品了。

有形式,沒形象,沒內容,沒鋪陳。

很多時候,尤其是在感情戲,為了提到人物有內幕而提到,隨意交代的感覺十分濃厚。有些劇情甚至會出現架構上必要,進展上不自然的段落,突兀到莫名其妙的特質;人物言行舉止間,違背直覺的吐槽(像是等到第二次房間被闖,才煞有介事地說住家在十六樓)、違背適當反應的對話,無不充斥全書上下前後。

藉由以上特點所表現的人物,正因為被設計過了,雖不至於不鮮明,但就是不生動......詭異不自然。

詭異當然也就算了。最嚴重的反而是,即使成功將情節串連完整,許多明明很關鍵的設定、要素、情節、人物,會就這麼輕描淡寫地提點就過了,留下沒有重量感的空虛。理論上重要,實際上卻沒有重量感。意識沒有被妥善累積起來,累積起來的東西也沒有被引爆。

舉個例子嘛......考試要考,老師卻隨便帶過去,不打算論證原理--就是這種感覺吧。相信大家都有經驗,「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實際證明一遍會比背誦還要印象深刻。

說好的台南特色,估計也是用同樣手段進行處理。與其說是懷抱台南而寫,不如說是先列出台南可以當成素材的東西跟地點,選擇「用了也不奇怪」=「可是不一定要用」的位置使用。很多路名,其實就只是主角說「我要去XX」的程度,名字看過去就沒了,沒什麼特殊性。這根本不能算是台南「自己的」故事。把「台南」換成「台中」,故事也不會有變化的。

以上這些,無論哪個幾乎都是致命的缺陷。所以才說是《超級新手小說寫作問題集--瞄準得獎篇》。單看要素,倒真是順利把輕小說要素整合起來,掰幾個理由給他蒙混出版了。但是,這樣真的可以嗎?

我曾在《活死騎士》的書評中,說「角色們的行動也不像透過經驗思考,反而像由於劇本安排無條件直接反應--各位不妨想像小時候常玩的連連看,你總是用直線從A連到Z,描繪一個看起來是熊的生物,可是線條又太直了不太逼真。」

要將點的位置排列好,讓它連起來像頭熊,確實也是技巧。可是要讓熊更加生動,必須仰賴更豐富多元的線條才行。這是小說創作有趣的地方。


不要,不要,不要--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單純認為敘述情節的文章就是小說。

不要,不要,不要--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覺得順利把情節連起來就完成小說了。

每份靈感都是珍貴的,每份靈感都是有潛力的。

請認真對待你的創意。


...好吧,所以再告訴我一次,你到底是想著一部小說而寫,還是想到一部小說而寫呢?




UDN迴響紀錄(1) :
1
2012/09/25 23:31
評得太好了,很有見地的看法呢!
如何把故事呈現好真的是技術活,其實以新手而言犯多少寫作錯誤都不誇張。
只希望我的見地不要是偏見就好了。也是有人覺得這本很穩健。XD
任何人都難免犯錯。即便是找出問題的人,都不見得有辦法迴避問題。另外還有些問題,則是不見得要迴避。屬於表面瑕疵的問題,隨著熟練度上升,是會慢慢自行改善或是蛻變成某種特色。這類問題通常瑕不掩瑜。(《翡翠的香料師》)
但在《鴉之聲》,卻有著寫作心態上的問題。說完一則故事≠說好一則故事。這就相當根本了。也許這本很適合甫嘗試小說的人參考,當作反省的借鑑吧。隨時省視自己對「說故事」這件事究竟抱持著什麼想法。
pc9656439  2012/09/26 12:22回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