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意識與二創


節錄自FB。


  當我們看到現實的事物或者他人的創作,這些事物的影像進入到我們的意識中,並在內心裡形成某種印象的軌跡,那被稱為滯留。有了滯留,同時也就擁有了回憶以及再造的材料。我們回憶的時候,正是藉由這些材料再造著只屬於我們內在的影像。

  創作究竟是件什麼樣的事情?曾經,它在柏拉圖那裏被斥之為模仿。然而縱使任何創作最終都無法擺脫對萬物萬事模仿的指控,似乎在這之中還有某些不屬於模仿的自由成分以及特別的價值。

  我們進行同人繪畫的時候,第一次總是要先看著原作品,看著這些角色最原始的形式如何被描繪。然而這些影像進入到意識中後,隨著滯留的連續統累積、拉長,回憶的素材亦漸漸變得遙遠模糊不清。我們顯然沒有辦法用5倍的放大倍率把所有細節清楚地呈現在腦海裡,只能記得最具辨析度的關鍵形式(諸如:皮卡丘的耳朵)。藉由回憶所建構出來的影像既只屬於我們內在,那某部分細節,是能夠而且必須進行獨創的。

  這些獨創的來由跟特殊性為何?正是主體的自由意志。這個意志是如此的自由主動,以至於若非如此,我們根本無法畫出完整性,而只能畫出很局部或模糊的圖畫。於是在進行回憶再造的時候,「創作的自由」第一次被放進即將被描繪的影像內。所謂的文風與畫風的潛能,也是在這裡第一次被包含在作品當中。

  凡是創作的過程中,影像(這包含了文字的意象)的建構走進了意識的通路,而不是壓著紙描、對著書抄、藉由其他創作填補模糊而非動用意識,你就只能創作出你的風格而不完全是原作者的風格。「你的風格」就是創作的價值所在,意識是你的價值來源。

  這不是說只抄構圖(或之類比較抽象不明顯的形式)不抄全部就不叫抄。因為「最基礎」的構圖形式既已未有你的價值了,那連帶地以構圖角度被完全抹煞掉價值,或去說立基在這之上的其他創作意識,價值理應受到一點挑戰,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一旦抄了,勢必比普通創作更能透過對比看出意識的投入程度。這個投入程度,恰恰決定創作價值的底價。

  說了那麼多價值,正如今天上課所討論的,這價值反映的其實是質不是量就是了。你這個人根本上來說究竟有多少內容?經由意識運作和影像(或意象)的呈現,最後流露出來的,說的就是這麼一回事罷。

  (那關於對象的細節與基礎在滯留中要如何呈現出材料呢?)客體的細節與基礎如何呈現,自然牽涉到意識狀態。善於觀察細節的人總是能創作出較為精緻的作品,我想正是因為他們懂得保持能專注於將眾多事物內在化的良好意識狀態,也就有了比較多的材料吧?比起走馬看花,你的意識能否使得客體內在化,是原生回憶的充實度所在,也是材料豐潤的先決條件。

   (進行回憶並創作時)確實必須在再造時激活明見性--我說「靈感」或「再造意識」的源頭好嗎?--描繪出來的影像/意象才更加地具體、有意義,否則就是空泛的組裝了。

留言